这是真实的赵家沟啊!怎么样?是不是感觉土地要比其它地方肥沃丰美得多?
赵家沟联校的全体学生,他们是高原上的花朵,在这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绽放。
看到这一张张可爱的小脸,谁不想上前抱一抱呢?
快乐是真实存在的,忍不住想要分享他们的快乐。
穿上这件衣服,她真是一个小小主持人了。
这个只有四虚岁的小不点儿,一会儿的功夫被套上了三层衣服,从保暖到棉袄到外套……小家伙是大家的宠儿啊!
这些气球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快乐,老师担心安全问题,将剩余的气球都收走了。其实孩子们并不怕气球爆炸的声音,是年轻的女老师在害怕。
等不到活动结束,现在就想吃啊!姐姐我想现在喝一袋牛奶行么?
这孩子叫李雄伟,是李伟的弟弟,上次运动会的候补队员,他比哥哥胆大,主动上来跟我说话,我才知道了他的名字。
李文豪太神勇了,他一出马,就把拔河的绳子拽成了两截,所有的老师都成了摔了个人仰马翻,好玩啊!
翠峰山顶的宗说寺


最后再拍几张照片留念,带着翠峰山给我的礼物回家。
对于赵家沟,我实在是有过太多的好奇和猜想。
起初,在我的想象中,赵家沟应该是一道深不可测的壕沟,几百户或者上千户人家零零落落地隐没在大山深处,只有耕作的梯田里才间或出现人们活动的身影。后来,听过许多朋友的描述,我又猜想,赵家沟是在高高的翠峰山上,学校里的孩子们就在海拔1600多米的地方活动。当阳光刺破黎明,层层的雾气慢慢升腾起来的时候,学校里的孩子们便在云层里奔跑嬉戏……日子久了,想去赵家沟看看的念头便空前地强烈起来。于是,在一个秋天的早晨,我随着一群做公益的志愿者,趋车两小时,来到了我神往已久的赵家沟乡。
在出发之前,我特意问了赵家沟联校的校长任晓军:“山上冷不冷?需要穿厚衣服吗?”他说:“这几天不冷,不过……你还是穿厚点儿好,免得感冒。”这话让我有点儿拿不定主意,但想想赵家沟山上都已经下过一次雪了,再加上这几天身体微有小恙,就套了条厚毛裤在里面。为了登山,我还特意换上了轻便的运动鞋。
或许大家的想法差不多,在集合的地点,我看到二十多个志愿者都穿得蛮厚的。一路同行的还有河曲的网络写手金钢同志,他身材高大,穿得不少,偏偏又在外面套了件志愿者们统一穿着的黄色外衫,衣服被撑得鼓鼓的,就像是一个大号的肉包子。他跟大家打招呼,我一看他的模样,就忍不住笑了起来。车上装满了给赵家沟孩子们准备的礼物,就一辆接一辆地出发了。金钢骑着他价值三万元的大摩托,意气风发地冲在前面。我看着他的身影渐渐远去,心里颇有点儿羡慕。说真的,要不是怕冷,一贯晕车的我宁愿坐摩托车出发。
许久都不出来玩了,不知什么时候,道路两旁的秋叶已被金色染尽。路面上的落叶像一只只翩飞的黄蝴蝶,打着旋儿追着前面的车轮跑。我只知道赵家沟是应该朝旧县的方向走,原来它离沙泉不远。车子驶到阴塔煤台附近,路面变得肮脏起来,两边的房子、车辆,甚至小草,都变成了灰黑的颜色。一阵秋风吹过,车窗外飞沙走石,吓得人们不敢开窗。
车子向一条盘旋的山路驶去,同行的朋友说,再有半小时就到赵家沟了。我坐直身子,睁大眼睛使劲地向窗外看。在蜿蜒的山路上,触目所及的是熟悉的河曲山区景象,层层梯田里有刚收割过的痕迹,也有摆放整齐的庄稼捆子。在一片半弧形的地里,农民们正在劳作,几十个白色的袋子装满了丰收的山药蛋,一个一个立在地里,等待着主人往家里搬运。还有些糜子地,梢子上的穗子已经被割去,只剩下光秃秃的身子在风中伫立着。这一切,看上去是那么熟悉,就跟我走过的几十个村庄一样。但仔细看去,似乎又有什么地方不同。这里的山要显得更高大些,山间一条一条鼓出来的山棱显得特别肥厚、丰美,没有那种被风雨侵蚀得形销骨立的尖锐、凄凉,反而涌动着一股丰腴的勃勃生机,就像是剥了皮的桔瓣,里面似乎涌动着汩汩的汁水。这让我常常产生一种错觉:这土地的表皮定然是轻薄柔软的,土壤里的养分定然是肥沃丰硕的,只要种下一粒种子,它马上就能结出饱满的果实……
山路修得不错,车子行驶得很平稳。我贪婪地看着一重一重的高原从眼前闪过,觉得外面处处都是美景,处处都充满着晋北山区的风情。我很想下车仔细欣赏一番,可又不得不跟随着大部队朝着目的地不断前进。忽然车速慢了下来,一个放羊老汉慢腾腾地赶着一群羊从这里经过。羊群特别白,全部是长着长角的威风凛凛的山羊。它们像是见惯了大世面一般,高昂着头,不屑一顾地穿过这六七辆车的间隙,踱着步子远去了。同行的人说,村子就在前面,离学校不远了。
拐了几个弯,忽然出现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斜指上方,看着那格局熟悉的围墙和大门,凭直觉,我知道,这就是赵家沟学校。学校的老师们早已笑呵呵地迎了出来。志愿者们的车一辆接一辆地驶进学校,停在院子里。我东张西望着,不愿意相信这就是赵家沟学校。不是说学校坐落在山上吗?山在哪里?志愿者说:“这一路上不一直在走山路吗?你已经在1600米高的位置啦!”我不相信地转身趴在墙头上俯瞰,真的,学校外面就是错落有致的丘陵,那层层梯田,可不正像一个刚熟的大花卷?梯田里还有收割的农人,红色或黄色的衣衫晃动着,让这秋色浓郁的山野更多了几分动人的色彩。
志愿者们的活动很成功,看得出来,他们事前进行过精心的策划和充分的准备。这一点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。我一直认为,公益活动不是做秀,人多声势大没有用,真正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实惠才有意义。七车物资陆陆续续地缷下来了,老师和学生们也都上前帮忙。生活用品不少,光是爱心人士捐助的衣物就有十大箱子。我觉得,这对于山上的孩子来说,是最实惠的礼物了。
赵家沟联校原本有42个学生,在运动会上表现突出的郭宇茂上体校去了,当天又有两个孩子生病,实际在场的只有39个孩子。这些孩子从学前幼儿到小学六年级都有,个子也参差不齐。他们睁大眼睛,眼神里满是好奇,显得极其纯洁无瑕。我们来的时候,他们正在上音乐课,唱的是一首欢快动听的儿歌。但孩子们的心思显然不在歌曲上,他们像我们观察他们一样仔细盯着每一个生人的脸看。有几个小不点儿的表情异常生动,惹得大家纷纷拍照留念,有的甚至抢上前去一把把他们抱了起来。在最后一排,我看到了上次采访过的两个孩子,贾海健和李伟,他们对我羞涩地微笑。我问:“柳奋平呢?”英语老师王金星说:“他感冒了,在宿舍。”
志愿者们在多媒体上为孩子们演示了PPT,他们或许看懂了,或许没看懂,表现得非常安静乖巧。听到志愿者问“谁需要理发”的时候,他们像上课一样,把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。理发的孩子排着队到了另一个房间,不理发的孩子按照志愿者的安排到操场上试衣服。这是最热闹的时候,连最木讷的孩子也露出了抑制不住的笑容。衣服多是毛衣和外套,新的居多,有极朴素的,也有时尚前卫的运动服和皮衣。孩子们表现得很有礼貌,也很含蓄,他们听话地脱掉旧衣服,换上新衣服,脸上的表情很平静。然而我的心里却并不平静,我分明看到,有几个孩子的衣服已经很破旧了,里面穿的高领秋衣,领子都被磨得不像样子,已经完全褪色了。更不用说那脱了线的袖口和磨白了的膝盖……好在这毕竟是极少数,凡是家里过得去的,哪个父母愿意让孩子在吃穿上受委屈呢?换过衣服的孩子躲到一边,互相摸弄着对方的衣襟,小声谈论着属于孩子们的话题,他们被风吹裂了的小脸上终于露出了喜不自禁的笑容。
年龄最小的几个跟班生成了大家的宠儿,凡是有小衣服,志愿者们都要给他们穿上。有一个四虚岁的小男孩,长着胖嘟嘟的脸蛋,表情特别呆萌。他被这个抱一下,那个亲一下,转眼间,身上连毛衣带棉袄还有外套,裹了好几层,成了一个胖乎乎的小皮球。他呆呆地站在操场上,小嘴咧了咧,好像是快要哭了。老师连忙跑过去,帮他脱掉衣服,整理好放在一边。大点儿的孩子站在最外边,他们的眼里有羡慕的意思,但没有到前面来。我招手叫过贾海健和李伟,给他们分别套上一件毛衣,又叫过病恹恹的柳奋平,帮他穿了一件漂亮的外套。三个男孩都显得很文静,低声对我说:“谢谢!”
志愿者和老师们为每个孩子穿上了新衣,又将各种礼物递到他们手中,现场一派热闹的景象。我全身都冒出了热汗,头也昏昏沉沉的。看着天上明晃晃的太阳,再看看赵家沟老师们清凉时尚的打扮,我不由得苦笑起来。似乎是存储了太多图片的缘故,我手中的照相机变得沉重起来,好像快要拿不动了。我干脆跑到远处的健身器材上,找了个舒服的地方坐了起来。
志愿者和孩子们互动的场面也很热闹。踩气球的时候,孩子们终于抛却了初时的矜持和胆怯,勇敢地冲上前去寻找目标。刘吉山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,在人群中灵巧地奔跑旋转,将几个志愿者腿上的气球全部踩爆了。但是,他自己腿上的五个气球也变成了碎屑,只有几个气球嘴还可怜巴巴地拴在绳子上。剩余的几个气球分给了年幼的孩子,他们像得了宝贝一样在手里轻轻抛掷着,向伙伴炫耀着自己的成果。拔河的时候,“战火”烧到了我坐的健身器材旁边,我跳下地来,在人群中给他们加油鼓劲。赵家沟学校的老师们教书育人是一把好手,拔河却差得一塌糊涂,没几下就被志愿者们拔过来了。手持DV拍摄的体育老师李文豪不得不脱了西装亲自上阵。他身高体阔,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。哨子一响,李文豪大喊了几声:“一二!一二!”绳子就渐渐向这边移动。正当胜利在望的时候,绳子却忽然从中间断裂了,双方人马立刻摔了个人仰马翻,大家都笑弯了腰。
人们都说,翠峰山是河曲的“小西藏”,我觉得,不到翠峰山上看一看实在是有点儿遗憾。可是,翠峰山在哪儿呢?金钢带我穿过一条小弄堂,来到了学校的后面。站在屋顶上,脚下是一览无余的原野和丘陵,而左边,就是被绿色覆盖的翠峰山了,山顶上,还隐隐露出小庙的一角。金钢说,那是宗说寺,正是全河曲最高的地方。
中午吃过饭后,大家就开车去翠峰山顶。路是平整的水泥路,但不宽,两旁的树枝从我的脸前划过,差点儿把我的相机拨拉下去,我只得关上车窗。坐在车里,看到道路两旁满是一树树朱红的沙棘果,我的心里真是痒得难受,直后悔自己没有徒步上山。
山顶被苍松环绕,果然不负“翠峰”之名。林间松针遍地,松球儿滚落在脚底下,像一个个调皮的小松鼠。林外荒草萋萋,土地酥软,地里还残留着农人未收获完的蔬菜。站在高处一望,脚下高原层叠,远远近近、浓浓淡淡的优美轮廓如踊跃的兽脊一般不断起伏,直到朦胧在远处的云雾中。此刻,我才真的相信,我是真的在翠峰山上了。
回来的路上,我忍不住回头凝望,那高高的翠峰山,又隐藏极高极遥远的地方了。我想,下次我还会来赵家沟的,而且,我会亲自用自己的双脚登上翠峰山,一偿夙愿。